close

自己就是導演  

自己就是導演──釋見沄 

  《楞嚴經》中,有一段探討六交報的經文這樣描述:「如是聞波、注聞,則能為責、為詰。」學長報告時解釋:因為生前聽到不歡喜的事,就心生憎恨、詰問對方,因此,死後感得聽到責罵、詰問之聲的聞報。以因果業報的觀點來說,這的確再自然不過,如是因感如是果,所受的果報和造作的業行非常相關,皆不離瞋惱責詈之聲,十分合情合理,沒什麼好反思或疑惑的。   

  而院長在開示時提到:佛法講的是「相應法」,為何有這樣的因緣,其實都是自己取自己的需要,自己選擇出來的;即便「臨終」,也還是在講「相應」,自己的力量在哪裡,自己扛著什麼走,決定了自己的去向。 

  當我將「為責、為詰」這段經文和院長所說的「相應法」合在一起看時,才猛然警覺到:原來就算是地獄趣中苦迫至極的六交報,說到底,不是有一個什麼公正的主宰或自然的力量引導惡業感報至此,根本一切都是自己的相應與選擇!但是,當那些墮地獄趣中的眾生在造作這樣的行為時(如:眼根奔色、耳根流逸奔聲),他們有意識到自己正與苦報相應嗎?或者說,知道自己選擇了苦報嗎?我想,恐怕沒有!如果有所察覺的話,誰會願意選擇走向地獄,而不走向天堂呢! 

  再擴大來說,當我們在造作種種行為時,是否清楚了知自己相應了什麼?明白、也確定自己選擇了什麼嗎?如果,所有的一切,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、自己的相應,不論結果如何,應當是不能怪罪於他人、歸咎於環境;只能說:自己的決定,自己承擔與負責。在這兒要強調的是:有情所擁有的主動權。在業感緣起當中,我們不是被動的隨因果定律流轉,成為無可奈何的傀儡;相反的,我們既是戲中的主角,卻也是幕後決定的導演。

  但遺憾與可怕的是:我們往往疏忽了自己的導演身分,以為自己是隨著周遭的劇本前進,在渾渾噩噩中,茫茫然的做出選擇,然後承受。沒有覺察的選擇,後果可想而知。如果,在造作任何舉動前,都能想想相應的後果,或許能有更多清明的智慧,走上正確的、自己選擇的路。

------ 摘自香光尼眾佛學院《青松萌芽》第十四期

http://www.gaya.org.tw/hkbi/journal/no14/menu.HTM

香光資訊網 http://www.gaya.org.tw/Photo by 陳盈心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香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