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.凡是明暸這個世界的兩個領域的人,必然確信「肉體屬於心靈」,因為和心靈相比較,肉體是微不足道的,而且必須得依賴心靈,心靈的力量永遠是首要、穩定並且崇高至上的。凡是明暸世上兩個領域的人,必然明白追求精神食糧是比較好的。 〈《精神食糧》/佛使比丘著.香光書鄉譯〉(Food for thought: Some teachings of Buddhadasa Bhikkhu)
20.凡是明暸這個世界的兩個領域的人,必然確信「肉體屬於心靈」,因為和心靈相比較,肉體是微不足道的,而且必須得依賴心靈,心靈的力量永遠是首要、穩定並且崇高至上的。凡是明暸世上兩個領域的人,必然明白追求精神食糧是比較好的。 〈《精神食糧》/佛使比丘著.香光書鄉譯〉(Food for thought: Some teachings of Buddhadasa Bhikkhu)
19.凡是真正認識這個世界的人,會對「法」的快樂及真正的精神快樂表示敬意,他們把物質及外在的事物看成只是權宜之計,而且他們了解,人只是恰當地運用這些外物來尋得精神上的快樂罷了。 〈《精神食糧》/佛使比丘著.香光書鄉譯〉(Food for thought: Some teachings of Buddhadasa Bhikkhu)
18.具有慧眼的人,能如實地看清世俗肉體的或物質的快樂本質,他們知道當你被矇騙及單取一個領域的食糧時,是怎麼一回事 ,只了解快樂的一個領域就如同只了解半個世界一樣。 〈《精神食糧》/佛使比丘著.香光書鄉譯〉(Food for thought: Some teachings of Buddhadasa Bhikkhu)
17.人們一旦獲得他想要的,就會變得煩亂不安!如果不能獲得他所要的,也會煩亂不安!一旦生活中瀰漫著黑暗,便會認為尋求快樂就是「涅槃」。事實上,這些人還無法由痛苦中掙脫出來,他們所經歷的快樂不過是一種束縛他們,使他們陷入深淵的假相罷了。 〈《精神食糧》/佛使比丘著.香光書鄉譯〉(Food for thought: Some teachings of Buddhadasa Bhikkhu)
16.凡是沈溺於財富、地位、名聲及交際應酬等物質享樂的人,心靈必然會達到某種高亢;一旦他們財富消失、職位下降、不受重視或令人厭煩時,他便會意志消沈;但是不論是二者中的那一種,都會以同樣的力量干擾情緒及心靈。 〈《精神食糧》/佛使比丘著.香光書鄉譯〉(Food for thought: Some teachings of Buddhadasa Bhikkhu)
14.這一類的人只剩下很少的意志力,凡是他們所能感受到的,都歸因於「心靈屬於肉體」,也就是說心靈只是肉體的偶發之念,因此,當他們一體驗到物質上各方面的快樂時,就認為那已是至高無上的「快樂」了。 〈《精神食糧》/佛使比丘著.香光書鄉譯〉(Food for thought: Some teachings of Buddhadasa Bhikkhu)
從冰箱說起──黃淑如
看到我幾近「瘋狂」地購買,先生打趣地說:「一台冰箱不夠用,再買一台吧!」結果我的煩惱也塞得滿滿的。除了一些東西分送父母或朋友外,放至腐敗丟棄的也不少,好不容易把冰箱內的食物及水果處理得差不多時,新購的食物又早已大排長龍地等著排隊進冰箱。